工作动态

交互式发展部自主研发的“天文数字实验室”正式对公众开放

2021-07-19 07:56 | 放大 缩小 |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参与建设的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正式开馆。其中,先进交互式技术与应用发展部(简称“交互式发展部”)自主研发的“天文数字实验室”也于当天对公众开放。

  上海天文馆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滴水湖畔,总规划用地面积5.86公顷,是上海市政府十三五期间建设的一座重要大型科普场馆。上海天文馆以“塑造全面的宇宙观”为愿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为使命,充分应用各种最为先进的高科技展示技术,营造高精度模拟星空和沉浸式宇宙漫游的场景,通过精彩的展示体验和丰富的教育活动,帮助观众完整、清晰、准确地建立起对宇宙的总体认识,鼓励人们感受星空、分享发现、理解宇宙、思索未来。

交互式发展部自主研发的“天文数字实验室”

  交互式发展部承担建设的“天文数字实验室”通过自主研发的科学可视化技术,将海量的天文观测数据和大规模数值模拟数据,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天文领域巡天观测、行星探测、光谱分析、天体模拟等最新研究方法与最新进展。让观众在体验天文数据分析以及天文图像创作的同时,了解并感受前沿天文学研究方法。观众可近距离接触超级计算以及大规模天体物理模拟技术,切实体验到海量天文数据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天文数字实验室”正式开放

  交互式发展部依托在科学可视化领域近二十年的技术积累,自主研发天文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了全天区亿级星表的实时浏览漫游以及TB级巡天图像数据的自由探索。通过研究天文图像多波段融合、多视图可视分析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天文图像的实时交互式合成,成功模拟科学家开展行星系统探测以及天体光谱分析的模型拟合过程。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面向可视化的原位处理技术,将以冷暗物质模型宇宙大尺度结构模拟、热核反应模型恒星演化模拟为代表的一系列大规模天体物理模拟产生的PB级模拟数据降低至TB级别,极大的提高了数据载入速度和交互速度。这些研究成果,为“天文数字实验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给公众带来了极具震撼力的视觉盛宴和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交互体验。

  “天文数字实验室”采用先进的科学可视化技术,向观众展示了最前沿的天文科学研究方法及其进展,其成功对公众开放标志着我国在面向天文科普领域的可视化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撰稿:王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