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在“暗物质”世界跋涉追光的“解码人”

发布时间:2022-10-08

来源:中国妇女报 高丽【字号:

  “科学创新无国界之别,无性别之分。”说这番话的是我国女科学家陈玲玲。她总是笑意盈盈,无止境地探索着基因“暗物质”。

  在生命科学奇妙世界里,存在许多鲜为人知的神秘“暗物质”,非编码RNA(核糖核酸)就是其中之一,陈玲玲长期致力于此,破解基因密码,揭开生命神秘面纱。

  陈玲玲于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委员、研究组长,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荣誉。而一连串的荣誉背后,是她爱拼敢拼的人生轨迹。

  心怀祖国,探索基因组“暗物质”之谜

  在美国读书时期,陈玲玲白天做实验,晚上学管理,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2009年,陈玲玲拿下了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和工商管理学硕士双学位。2009—2010年,陈玲玲在该校干细胞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她作为独立PI(研究员)获得康州干细胞研究项目支持,2010年5月破格晋升为助理教授。

  2011年,正当她在国外的发展顺风顺水前景一片光明之时,陈玲玲却放弃了国外良好的发展机会,坚持选择回国。

  “十多年前我回来的时候,国内的科研环境就已经非常好了,我们有先进仪器设备,也有相当透明公正的科研流程。这些年,我身边有很多科研人员陆续从海外学成归来,我们的志向都是一样的,都想真正为国家做出应有的科研贡献。”抱着这样的信念,陈玲玲作为中科院原上海生科院“特别人才”回国开展长非编码RNA生物学研究。

  2011年时,该领域在国际上还刚刚起步,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更少,陈玲玲是国际上早期从事长非编码RNA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回国后的她开始了在国内该领域的拓荒。

  在这个被称为生物“暗物质”领域里,探索未知的快乐促使陈玲玲一步步去揭开生命科学的真相,她把自己的工作总结为“研究前人所不知道的基因组暗物质”,她和伙伴们正是在黑暗中跋涉追光的“解码人”。

  引领前沿,在RNA研究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招募团队、申请经费、培养研究生……在不断向科学高地进发的过程中,陈玲玲带领实验室团队创建了长非编码和环形RNA研究技术体系,在揭示其生成规律、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研究成果,开拓了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在此期间,陈玲玲带领团队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陈玲玲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并积极推动RNA新技术、新方法在小胖威利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临床转化研究,以期利用相关RNA研究前沿成果发展疾病诊疗新技术。目前,陈玲玲同时担任国际顶尖期刊Cell和Science的编委。

  通过在“暗物质”世界里的潜心钻研和沉淀,陈玲玲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提升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在向世界积极发出中国科学家的声音。

  牢记使命,“巾帼不让须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让始终致力于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科技前沿领域的陈玲玲备受鼓舞,她坚信,她和科研工作者们有着科技报国的广阔天地。

  “牢记作为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牢记作为国家人的特殊使命,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曾长期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陈玲玲始终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形式和内容,举办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将党支部活动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陈玲玲表示,作为新时代科学家,将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始终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勇于创新、不懈奋斗。

  (原载于《中国妇女报》2022-10-01 第2版 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