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淬炼科技锋芒|格致论道第113期活动回顾

2024-06-26 10:45 | 放大 缩小 |

2024621日,格致论道第113期活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举办,现场及线上700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作为“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走进军营的专场演讲,本场活动邀请了8位院士专家作为演讲嘉宾,通过讲述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科研故事与经历,展现了他们在量子信息、航空动力、磁性材料、剪切带、智能巡飞、电磁技术、雷达技术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向现场观众传达了埋头苦干、不怕牺牲、攻坚克难的科学家精神。本次是格致论道第113期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共同承办。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孙德刚出席。

郭光灿·智能、安全、高效的量子计算机

30多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院士就敏锐地意识到量子信息研究的必要性。为了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郭院士毅然决定转攻量子信息学研究,成为我国量子信息科学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奠基人。在演讲中,郭院士详细介绍了量子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各领域的潜在应用,分享了他在科研道路上的心得与体会,激励着现场观众和广大科研工作者在这一革命性技术领域继续探索与创新。

蒋成保·耐高温耐拉伸的磁性材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蒋成保院士长期研究磁性材料,不仅发现了在磁场下高效“拉伸”材料的新机理,还解决了磁性材料使用温域窄、不耐腐蚀的问题,发明了耐高温、高性能的新材料。这些成果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及国防装备,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李应红·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凝聚了最前沿的科技,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水平、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我们走进航空发动机这一飞机最为重要的心脏部位,了解其背后的前沿科技。

戴兰宏·剪切带,攻坚克甲之“矛”

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内部往往会形成剪切变形高度局部化的条带状结构,即剪切带。虽然剪切带通常被认为是不利因素,但如果加以利用,却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戴兰宏长期致力于新型材料剪切带理论和应用研究,这些科研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某些重要领域。

郑会龙·未来战场,满天皆巡飞

有一种新的技术,它将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完美结合,实现了过去完全无法实现的应用效果,这就是智能巡飞。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会龙,潜心于智能巡飞技术、航空宇航技术及智能传感技术研究,本场演讲中他为我们带来了巡飞研究的最新进展。

严萍·电磁发射,超越雷电的力量

电磁发射如同超强力“电磁弹弓”,一拉一放之间就能精准的打击目标。来自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研究员严萍二十年来专注电磁发射技术研究。本次演讲中,她带我们领略了电磁发射的非凡威力。

赵玉洁·雷达,看见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研究员赵玉洁,用生动的语言带我们一起回顾了80多年来中国雷达技术发展的艰辛历程,尤其是各个发展阶段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做出的艰难探索和无私奉献。相信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国产雷达技术不仅会看得更远,还会看得更清晰。

王扬宗·中国科学的四百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科学技术史系主任王扬宗深入讲述了中国科技史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历史上遭遇的挫折与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述了科学家们为振兴中华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故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视角,更激励着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郎杨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