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第91期“她的故事·不止于此”在北京中科院信息化大厦成功举办,八位在科学、博物、历史、医学领域乘风破浪的优秀女性登上舞台,分享独家故事,探索无限可能,收获了来自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
曳尾菌·热闹的菌物世界
在郊野山林之中、朽木枯叶之下,生存着一群“神秘生物”。这个“神秘生物”正是生活在菌物世界中的小精灵。它们在生活中总是被忽视,而在一位“90后”女生的镜头中,菌物的可爱一览无余。小小的菌物有什么样的魅力值得探寻呢?来自中国菌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的周晴烽,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曳尾菌”,与我们分享了她与菌物相知相爱的故事,并展现了她用镜头捕捉到的菌物生长影像,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神秘而美妙的微观世界。
唐立梅·解读岩石中的地球故事
在阳光照射不到的深海,有漫海的星辰绚烂绽放;在波涛汹涌过后的南极,有跃动的碎冰折射光芒。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唐立梅副研究员,搭蛟龙探海,乘雪龙破冰,见证了地球上少为人知的绝美风景,成为了我国首位“破冰入海”的女科学家。作为一名地质学家,唐立梅老师的工作就是解读岩石所蕴藏的奥秘,描绘地球的过去与未来。她为我们讲述了驭“双龙”采集岩石样本时的所见所闻,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大千之美,感受到女性乘风破浪的勇气与力量。
陈焱·硬核折纸指南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里,都会有一驾乘风而行的纸飞机,一只寄托祝福的千纸鹤。随着慢慢长大,折纸好像和我们渐行渐远。但来自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讲席教授陈焱老师,把对“折纸”的痴迷延续到对折纸工程的研究中。她创立了全新的折纸理论模型,破解了困扰折纸工程领域的国际难题,让小小的折纸有了大大的应用。在向我们展示折纸如何从艺术走向科学的过程中,陈焱老师让我们看到折纸并非只是承载美好愿望的艺术品,还能成为造福世界的工程利器。
毛立平·淹没在历史中的她们
提到历史,大家可能会想到政治史、经济史或军事史,这些都是历史研究的主流领域。但提到性别史,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历史是由男女两性共同构成的。但在主流历史研究中,似乎都是由男性作为主体,有许多隐没在历史中的女性未曾被看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老师是一位与性别史领域共同成长起来的学者。她通过清朝历史中的女性形象与故事,秉持着“生命需要被看见”的期望,为我们揭开覆盖她们的历史面纱。
钟彩虹·中国猕猴桃的崛起之路
作为科技扶贫路上的一道彩虹,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钟彩虹研究员一直致力于猕猴桃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30余年里,她带领团队跋山涉水,收集各种资源,不断创制、筛选、试种,始终锲而不舍,最终让中国猕猴桃重新拥有了世界话语权。今天,猕猴桃不仅是深受大家喜爱的“维C大王”,也成为了能够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果果”。中国猕猴桃崛起之路,呈现出的是科学家们在研究背后的不易与坚韧。期待大家多吃猕猴桃,多吃国产猕猴桃。
周雯·被低估的嗅觉
嗅觉是人们熟知的五感之一,但是,相比于视觉、听觉,好像又显得无足轻重。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雯研究员介绍下,原来嗅觉与我们的情绪、记忆乃至方位判断,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不过我们对嗅觉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周雯老师建立了我国首个人类嗅觉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研究实验,并为中国人群的嗅觉功能检测开发了可行方案,发掘出了嗅觉背后的广阔探索空间。
孙新宇·隐匿而危险的老年抑郁
作为威胁幸福生活的“头号敌人”,抑郁症已不再陌生,但大家往往更多关注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有一个群体似乎总是被忽略——老年人。或许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老年抑郁”,因为它常会表现出另一个模样——总觉得身体有病,但各种检查都查不出病因……这种会“隐身”的疾病,我们应该如何发现呢?当老年抑郁来临,又应该如何治疗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科主任孙新宇主任医师为我们介绍了老年抑郁的种种特质与治疗思路,帮助我们收获面对它的勇气与方法。
姜璐璐·为科学建一所“银行”
科学数据对科学研究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许多科学数据被困在实验室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共享和利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工程师姜璐璐的工作,就是为宝贵的科学数据建立一所“银行”。作为“科学数据银行”的产品运营负责人,她阐述了数据开放共享的重要性与紧急性,并致力于让数据像货币一般实现流通共享、循环利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刘鹏,她用真挚动人的主持风格,带领大家共同感受坚韧的“她力量”,走进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世界。
本次活动由全国妇联宣传部、中科院妇女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科普博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妇女工作委员会承办。本次活动作为格致论道讲坛2023开年第一场线下活动,与观众久别重逢,非凡思想在跨界交流中充分传递着女性力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撰稿:孙天任)
责任编辑:郎杨琴